摘要:柏拉图在《理想国》里有一句原话非常重要,他说,每一种器具、生物乃至于事情其德性美好乃至正确都不是针对别的,而是针对它的用途而言的。 ...
大家都知道,礼这个概念其实和器具有很大关系。
因此,在政治领域,孟子的民利即公义,笔者认为,这个命题可以成立。贤良又说:及其后(指三王之后),礼义驰崩,风俗灭息,故自食禄之君子,违于义而竞于财,大小相吞,泪转相倾……古之仁者不穑,田者不渔,抱关击柝,皆有常秩,不得兼利尽物。
孟子明确支持前者,而反对后者。馀夫二十五亩……方里而井,井九百亩,其中为公田。用其二而民有殍,用其三而父子离(《孟子·尽心下》)。简单认为义代表了孟子所认为的正当和适宜,应不会有太多的争议。它还包括对于行为的一种强有力的需求。
因此,孟子是否肯定私人利益,就成为论证孟子财产权观念的关键。如杨鸿烈在论及中国古代民法思想不发达的原因时即认为,儒家尤其是孟子最排斥功利主义,从而以私人利益为惟一前提的民法思想自然被遏制不得发展。因此,蒋信提及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所谓学也,实际是指湛若水的学术而言。
[7] 王阳明后来追忆这段思想历程时说,寻谪贵阳,独居幽寂穷苦之乡,困心衡虑,乃从事于性情之学。[18]蒋信:《蒋道林先生文粹》卷1《送南畿会友》,第21页。[35] 又评价王艮说,‘默识二字,王心斋看得好,云:‘默识个甚么?识得天地万物一体。后坚持学问之道在内外合一,博约同功,称赞其志道之笃,今之空言者,多愧矣。
[24]蒋信:《蒋道林先生文粹》卷8《简潘笠江少参》,第193页。前者将良知之学于事亲爱兄者。
[12]王守仁:《王陽明全集》卷7《文录四·别黄宗贤归天台序》,第233页。[13]故此,蒋信才会有出于吾儒《六经》之外的感悟。[20]虞怀忠:《(万历)四川总志》卷4《名宦》,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》史部199册,第264-265页。[49]黄宗羲:《明儒学案》卷42《甘泉学案六》,第1023页 [50]黄宗羲:《明儒学案》卷28《楚中王门学案》,第627页。
[38]蒋信:《蒋道林先生文粹》卷2《寿裘鲁江正郎七十序》,第37页。元亨死不承,械至京,系诏狱。蒋信生活在阳明学盛行的十六世纪,先后游于王、湛之门,表现出的则是对学术的独立思索与见解。[4]孙应鳌:《正学先生道林蒋公墓志铭》,黄宗羲:《明文海》,第4691页。
[17]正是王阳明对朱熹格致之说的批评,启发蒋信从传统的程朱传注中超脱出来,并且体悟到万物一体之学。心犹水也,污人之而流浊,犹鉴也,垢积之而光昧。
[43]蒋信:《蒋道林先生文粹》卷8《寄向子望山政二首》,第222页。[36]然而,蒋信对良知学的意见始终有所保留。
[46] 这里借重视下学上达、博学审问的朱熹为契机,指责阳明后学不事力行,空谈《大学》《中庸》中的性理问题。[26] 嘉靖二十年,蒋信改任贵州按察司副使。冯从吾继而称赞其学术直接孟子,直透本源而不落于玄虚,正是后世为学的榜样。故去蔽与害而明复,匪自外得也。然先生于阳明先生良知之说,未尽以为然。湖广常德人蒋信(1483-1559),字卿实,号道林,嘉靖十一年(1532)进士。
他说:士之学也,以学为圣贤。会世宗即位,言者白其冤,得昭雪,出狱五日卒。
[33]蒋信:《蒋道林先生文粹》卷4《林南记》,第150。[9] 南京时期的王阳明主要延续在北京的思路,透过对程朱理学的反省,重新衡量圣人之学,提出圣人之学是心学的说法,并认为推展心学可以复归三代之治。
参见王路平:《王阳明与贵州明代书院》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1994年第4期。其心本无昧也,而欲为之蔽,习为之害。
三、蒋信对良知学的态度 由于蒋信服膺体仁之学,他从自己的学术出发,多次称道王阳明所作《亲民堂记》,认为其最得孔门之旨,此翁心悟,不多言者。贵之士朴野尚权存焉,可无望于此乎?是正学之所以名也。[6]王守仁:《王阳明全集》卷33《年谱一》,第1230页。[19]黎业明:《湛若水年谱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,第132页。
总之,蒋信并非阳明学的信从者,而是一位学贵自得的儒者。[2]蒋信:《蒋道林先生文粹》卷2《明乡进士冀闇斋先生墓表》,岳麓书社2010年版,第163页。
[39] 早在任官四川时期,同样担任四川按察司佥事的薛甲,就致信蒋信说:高明之士,又或妄意易简脱略近功以为不假诵读,可以顿悟,径造而得之,则与因疾而废食者,奚以异哉? 甲少支离记诵,中年得闻易简之说于诸友间,而诸友之病,亦或有如予之所云者。[42] 并且,从他说今日何吉阳(即何迁)太仆、李石麓(即李春芳)内翰来书,似俱厌腾口之习,相期同志,共为反身实践之学,此病鹅眼钱太薄,而思铸五铢钱之会也。
蒋信于次年追随湛氏至南京入太学。[15]这里所说的《西铭》,为北宋张载所作,全文以父母子女构成的家为模型,由此推衍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,中心主旨则是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之意。
回思三十年前王阳明的启蒙之功,蒋信决定为龙场的阳明祠增设祭田,以尽一己之力。[46]蒋信:《蒋道林先生文粹》卷1《岳麓洞序》,第23页。[27]从中可以看出其欲仿效王阳明兴学校、荐人才的动机。[22] 王阳明的学术宗旨虽然与之无直接关系,但对这八个字也曾经有过手书,并置于座右。
世儒既叛孔、孟之说,昧于《大学》‘格致之训,而徒务博乎其外,以求益乎其内,皆入污以求清,积垢以求明者也,弗可得已。孔门求仁之学,乃为之晦而不光。
《(万历)贵州通志》卷2《秩官》,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,第52页。故夫圣人《学》《庸》之训要,当与《论语》一贯之说,合而观之可也。
[28]蒋信:《新建正学书院落成记》,《(嘉靖)贵州通志》卷6,第193页。过庭训:《明分省人物考》卷82,《明代传记丛刊》137册,第504-510页。